一本道 节丨讲座回顾:德国慕尼黑大学迈耶教授主讲《超越学科边界:汉娜·阿伦特1930–1955年间的思想探索》

       2025年11月4日,第七期“昭月”德语学术系列讲座在一本道 210会议室成功举办。本次活动特邀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托马斯·迈耶(Thomas Meyer)教授担任主讲嘉宾,以“超越学科边界:汉娜·阿伦特1930–1955年间的思想探索”为题展开学术分享,吸引了德语系诸多师生以及华师大教育哲学一本道 的同学前来聆听。讲座由德语系主任杨劲教授主持。

      迈耶教授在开场即提出核心论点:阿伦特的思想轨迹与生命经历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,因而传记形式或许是呈现她思想发展的最佳路径。在阿伦特看来,理论与实践的分离,本质上是对现实的一种拒斥。一旦哲学将“思考”与“行动”割裂,便无法真正回应时代议题。

        在系统梳理“思考”与“行动”概念的基础上,迈耶教授结合多幅搜集于世界各地的珍贵图像资料,生动展示了阿伦特本人如何在其公共生涯中践行这组关系。他将视角聚焦于1930至1955年这段关键时期,通过追溯阿伦特的多部代表作与人生转折,阐释其思想如何与生命历程相互印证。迈耶教授重点剖析了阿伦特代表作的写作语境与问题意识,强调阿伦特并非在撰写一部传统史学著作,而是试图打破学科壁垒,构建一个融合历史与政治理论的崭新理解框架。

      

      交流互动环节,现场师生围绕阿伦特思想中“思”与“行”的关系、她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复杂态度,以及她在《艾希曼在耶路撒冷》一书中提出的“平庸之恶”等议题,与迈耶教授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。迈耶教授对每个问题均作出细致而富有启发性的回应。

      讲座最后,杨劲教授作总结发言。她认为,这次讲座是德语系有意识跨越学科边界、拓宽哲学学术视野的尝试与对话。她感谢迈耶教授以深厚的学养与清晰的逻辑,引领在场师生深入阿伦特思想的内核,感受其跨越学科边界的独特魅力与现实力量。本次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。

 

扫描此二维码分享